您的位置:首页 >首页栏目 > 媒介 >

汉中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汉中市有什么地域文化?

汉中市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汉中市北部秦岭势如屏障,最高峰在洋县活人坪梁顶,海拔3071米,其他较高的山峰有洋县摩天岭2603米、留坝紫柏山2610米,一般山体海拔为1000—2000米。南部米仓山(又称巴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镇巴县箭杆山,海拔2534米,较高山峰还有南郑区铁船山2468米、红山2367米、光头山2389米,一般山体海拔在1000—1500米;全市最低处在西乡县茶镇南沟口,海拔371.2米。汉江横穿盆地中部形成冲积平原,汉中盆地东西长116千米,南北宽5—30千米,汉台区附近宽为25—30千米;汉江支流牧马河与泾洋河在西乡县城东北汇合,形成冲积性宽谷坝子,名为西乡盆地。汉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体高出汉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类型多样,但以山地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75.2%(其中低山占18.2%、高中山占57%),丘陵占14.6%,平坝占10.2%。

汉中市地处内陆东亚季风气候区内。由于盆地地形影响,自汉江谷地到秦岭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分为三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海拔800米以下的北亚热带气候;海拔800—1250米的暖温带湿润气候;海拔1250米以上的中温带湿润气候。

汉中市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在水系组成上,主要是东西横贯的汉江水系和南北纵穿的嘉陵江水系。汉江,又名汉水,古称沔水,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中市位于汉江上游。

汉中市有什么地域文化?

汉中藤编

汉中藤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是以青藤、竹、木为原料,手工编制各种生活器具或工艺品的传统技艺,在汉中市南郑区民间流传已逾千年。汉中藤编具有绿色环保、质韧体轻、大方耐用、雅致简朴等特点,在传承过程中,原材料、工艺、造型等都在不断的演变创新。

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调桄桄又称汉调秦腔、南路秦腔、桄桄戏,是明代末年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汉调桄桄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又有陕南地方音乐优雅柔和之美。

架花烟火爆竹制作技艺

架花烟火爆竹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汉中市洋县,是起源于唐代的宫廷烟火,共有几十个品种,与之相配伍的其他烟火品种有两百多个,这些烟火多以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为内容,按照世代相传的秘方配制而成,制作中严格遵循古老的工艺流程。洋县架花主杆上的烟花一般可安装为12楼、24楼、48楼,以24楼的烟花为例,主杆高度达20米,周围散布24根用火药引芯连接的小杆。燃放时需按一定顺序,先后穿梭点燃主杆与小杆上的烟花,并在主杆与小杆内外场地组合配置其他烟火。

洋县悬台社火

洋县悬台社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汉中市洋县的一种春节民俗活动,源于商周时代,融合了传统戏剧、舞蹈、音乐、美术及杂技艺术诸多元素,以戏剧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为表演形式,以人抬肩扛为主要运载方式。

镇巴民歌

镇巴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数千年来汉中市镇巴县人民所创作积累的,主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茅山歌、小调、民俗歌曲、祭祀歌曲等种类。

标签: 汉中市的介绍 汉中市的风景 汉中市的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